本頁是關於抗精神病藥物作為治療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的藥物。它回顧了它們的短期使用、不利影響以及它們對長期結果的影響的證據。本綜述的主要目的是詳細說明長期結果的研究。
此外,在 Mad in America 上還有以下資源可用於研究抗精神病藥物:
- 可以在我們的科學新聞檔案中搜索有關抗精神病藥物的文章。
- 有關抗精神病藥物戒斷和逐漸減量的信息可在此處找到。
- 我們的MIA 報告提供有關抗精神病藥物的深入新聞文章。
短期使用的證據
儘管人們普遍認為,臨床試驗中有大量證據表明抗精神病藥可在短期內有效抑制精神病症狀,但證據基礎存在很大漏洞。正如研究人員在 2017 年報導的那樣,“在首發精神病患者中沒有[曾經] 報導過安慰劑對照試驗。” 這意味著在未接受過藥物治療的患者(即以前從未接觸過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中缺乏此類藥物的證據。
短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的證據主要來自在住院患者中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在這些研究中,服用抗精神病藥的患者會突然停止服藥,幾天后,那些已經變得積極精神病的患者被隨機分配到安慰劑組或抗精神病藥治療組。然後研究人員測量接下來四到六週內精神病症狀的減少情況。
2009 年,Leucht 發表了對 38 項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試驗的薈萃分析,報告稱,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的反應率為 41%,而安慰劑組的反應率為 24%。反應定義為症狀減少 50%。儘管這種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結果仍然表明,大多數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患者除了安慰劑之外並沒有獲得額外的益處,但仍暴露於藥物的不良反應中。
為了評估藥物治療對所有患者的影響,研究人員計算了必須接受治療的患者數量 (NNT),以產生超出安慰劑的額外陽性反應。在這項薈萃分析中,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的反應率為 41%,而接受安慰劑的患者為 24%,這意味著每 100 名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患者,比單獨使用安慰劑的患者多出 17 名反應者。Leucht 研究中的 NNT 為 6。
這意味著每 7 名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患者中有 6 人暴露於藥物的不良反應中,而沒有從治療中獲得任何益處。這個無益處組由對藥物無反應的人(59%)和對安慰劑有反應的人(24%)組成。因此,83% 的患者可以說受到短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傷害,而 17% 的患者受益。
2017 年,Leucht 及其同事發表了一項薈萃分析,對自 1953 年第一款抗精神病藥物氯丙嗪推出以來進行的所有抗精神病藥物雙盲隨機臨床試驗進行了薈萃分析。他們得出結論,在這 167 名患者中,只有 51%試驗甚至對抗精神病藥有“最小反應”,而安慰劑組只有 30%。這種最小反應的差異產生了 5 個 NNT,這意味著 80% 的患者遭受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而在減輕他們的精神病症狀方面沒有獲得任何額外的好處。
不利影響
儘管第二代抗精神病藥通常被歸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這表明它們具有共同的作用機制,但這些藥物作用於許多不同的神經遞質途徑,並且具有不同程度的效力。出於這個原因,這些藥物的“不良事件概況”差異很大。
藥物對神經遞質途徑的破壞會導致許多可預測的不良事件。由於多巴胺能通路參與控制運動,阻斷多巴胺受體的藥物可引起帕金森症狀、肌張力障礙和靜坐不能. 此外,多巴胺能通路對邊緣系統和額葉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因此多巴胺阻斷藥物可能會抑制對世界的情緒反應(邊緣系統功能)和自我意識(額葉)。阻斷血清素受體可導致食慾增加、體重增加和與糖尿病風險增加相關的代謝變化。阻斷毒蕈鹼 M1 受體會導致記憶和認知問題。等等。每種神經遞質都有自己的副作用特徵。
如上圖所示,SGAs 可能會導致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身體、情緒和認知問題。將單個 SGA 的風險概念化的最簡單方法可能是查看它阻斷的神經遞質途徑,以及其效力,然後查看哪些不良反應與這些途徑相關。
簡而言之,抗精神病藥會引起廣泛的副作用:代謝功能障礙、內分泌功能障礙、運動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心臟和呼吸系統問題以及腦萎縮。這些藥物可以誘發靜坐不能,這是一種與殺人和自殺行為增加相關的強烈內心激動。從長遠來看,它們可能會導致遲發性運動障礙,其特徵是有節奏的、不自主的運動運動。在成人中,即使在停用抗精神病藥後,遲發性運動障礙通常仍會持續存在,這是基底神經節永久性損傷的證據。所有這些不利影響共同導致全球健康狀況不佳。
長期結果
近 60 年來編制的抗精神病藥物長期結果文獻一直在講述增加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患慢性病的可能性的藥物。另請參閱“抗精神病藥案例”,以深入回顧該文獻。
A. 長期問題變得明顯(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
1. NIMH的第一次後續研究
a)出院後一年。 Schooler, 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23 (1967):986-995。
這項 NIMH 研究考察了 299 名入院時接受抗精神病藥或安慰劑治療的患者的一年結果。這是 NIMH 進行的第一項長期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接受安慰劑的患者“再住院的可能性低於接受三種活性吩噻嗪中任何一種的患者”。
2. NIMH 的前兩項復發研究
a)突然停藥後慢性精神分裂症復發。Prien, R.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15 (1968):679-86。
這項 NIMH 研究的關鍵發現是複發率與劑量直接相關——患者在停用抗精神病藥之前服用的劑量越高,復發率就越高。在研究開始時,18 名患者服用安慰劑,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只有一名患者病情惡化(6%)。65 名患者在研究開始時服用 300 毫克氯丙嗪,其中 54% 的患者在停藥後病情惡化。113 名患者在研究開始時服用超過 300 mg 的氯丙嗪,其中 66% 的患者在停藥後病情惡化(見文章第 684 頁的表 3)。
b)慢性精神分裂症停止化療。 Prien, R.醫院和社區精神病學 22 (1971):20-23。
在這項 NIMH 研究中,證實了較早的發現,即復發率與抗精神病藥劑量相關。在研究開始時服用安慰劑的 30 名患者中,只有 2 名在接下來的 24 週內復發(7%)。在研究開始時服用少於 300 毫克氯丙嗪的 99 名患者中有 23% 在停藥後復發。在研究開始時服用 300 至 500 毫克氯丙嗪的 91 名患者中有 52% 在停藥後復發,在研究開始時服用超過 500 毫克氯丙嗪的 81 名患者中有 65%停藥後復發。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發現復發與患者在服用安慰劑之前所接受的鎮靜藥物劑量顯著相關——劑量越高,
3. 一項比較前 Thorazine 和後 Thorazine 時代五年結果的研究
a)兩個五年隨訪研究的比較。 Bockoven, J.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32 (1975):796-801。
在這項研究中,波士頓精神病學家 Sanbourne Bockoven 和 Harry Solomon 將藥物前時代的複發率與藥物時代的複發率進行了比較,發現藥物前時代的患者做得更好。1947 年在波士頓精神病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 45% 在出院後的五年內沒有復發,76% 在隨訪結束時成功地生活在社區中。相比之下,1967 年在波士頓社區衛生中心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中,只有 31% 的患者在接下來的五年中保持無復發,並且作為一個群體,他們比那些更“依賴社會”(例如,接受政府援助)的患者在 1947 年的隊列中。
其他審查了 1940 年代和 1950 年代初期紐約精神病院的複發率的研究人員報告了類似的發現:大約 50% 的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漫長的隨訪期內一直保持良好狀態,這明顯優於使用抗精神病藥的結果(見 Nathaniel Lehrman,“入院五年後的州立醫院人口:隨訪研究評估比較的標準”,精神病學季刊34 (1960):658-681;和 HL Rachlin,“對從 Hillside 出院的 317 名患者的隨訪研究1950 年的醫院,“山坡醫院雜誌5 (1956):17-40)。
4. 1970 年代的兩項 NIMH 研究調查了非藥物治療患者的長期結果
a)不用藥物治療急性精神分裂症。Carpenter, W.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34 (1977):14-20。
在 1977 年的 NIMH 研究中,49 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安排到為他們提供心理社會支持的實驗性醫院項目中,他們被隨機分為藥物組和非藥物組。只有 35% 的未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在出院後一年內復發,而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中這一比例為 45%。服藥的患者也更多地患有抑鬱症、情緒遲鈍和運動遲緩。
灣。是否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不需要或禁用藥物? Rappaport, M. International Pharmacopsychiatry 13 (1978):100-111。
在這項 1978 年的研究中,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 Maurice Rappaport 和他的同事將 80 名入住 Agnews 州立醫院的年輕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隨機分為藥物組和非藥物組。在出院後的三年內,只有 27% 的無藥物患者復發,而服藥組的這一比例為 62%。最值得注意的是,24 名未在醫院服藥並在出院後繼續放棄此類治療的患者中只有兩名(8%)隨後復發。在研究結束時,這組 24 名未服用藥物的患者的功能水平明顯高於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
5. Soteria 項目
a)精神分裂症的非抗精神病藥物治療。Mathews, S. Schizophrenia Bulletin 5 (1979):322-332。
b)精神分裂症的社區住院治療。Mosher, L.醫院和社區精神病學 29 (1978):715-723
c)不用抗精神病藥治療急性精神病。Mosher, L.國際社會精神病學雜誌41 (1995):157-173。
d)不用抗精神病藥治療急性精神病。Bola, J.神經和精神疾病雜誌191 (2003):219-229。
在 1970 年代,NIMH 精神分裂症研究的負責人 Loren Mosher 進行了一項實驗,將抗精神病藥物使用最少的家庭環境(稱為 Soteria)中的治療與醫院環境中的常規治療進行了比較。在兩年結束時,與接受常規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患者相比,Soteria 患者的“精神病理學評分較低,(住院)再入院次數較少,整體適應能力更好”。在 Soteria House 中未經藥物治療的患者中只有 31% 的患者在離開該項目後仍然沒有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復發。
6. 治愈比疾病更糟糕嗎?
a)維持性抗精神病治療。Cole, J.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32 (1977):32-6。
1977 年,NIMH 精神藥理學服務中心的前任負責人喬納森·科爾得出結論,鑑於抗精神病藥引起的無數問題,“每位服用抗精神病藥的慢性精神分裂症門診患者都應該受益於不使用藥物的充分試驗。” 他將文章命名為“治療比疾病更糟糕嗎?”
B. 藥物引起的慢性病的生物學解釋
7. 藥物性超敏性精神病
a)抗精神病藥後的多巴胺能超敏反應。Muller, P.精神藥理學 60 (1978):1-11。
b)抗精神病藥誘發的超敏性精神病: Chouinard, G.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35 (1978):1409-1410。
c)安定藥誘發的超敏性精神病: Chouinard, G. A merica Journal of Psychiatry 137 (1980):16-20。
d)抗精神病藥引起的超敏性精神病、“駝峰病程”和遲發性運動障礙。 Chouinard, G.臨床精神藥理學雜誌 2 (1982):143-4。
在 1970 年代後期,麥吉爾大學的兩名醫生 Guy Chouinard 和 Barry Jones 確定了抗精神病藥在大腦中引起的生物學變化,導致藥物治療患者的高複發率。因為藥物抑制了多巴胺的活性,大腦試圖通過對多巴胺變得“超級敏感”來進行補償。特別是,這些藥物會引發多巴胺受體密度的增加。從長遠來看,多巴胺功能的這種擾動使患者在生物學上更容易患精神病,並且在停藥後更容易復發。Chouinard 和 Jones 總結道:“抗精神病藥可以產生多巴胺超敏反應,導致運動障礙和精神病症狀。
C. 35 年的確認證據
自 1980 年代初以來,精神病學大多忽視了“神經安定藥誘發的超敏性精神病”的問題。但從那時起,已經有許多長期結果研究證實了抗精神病藥增加了一個人患慢性病的可能性這一事實。
8. Philip Seeman 的精神病動物模型
a)多巴胺超敏反應與 D2 高狀態相關,暗示許多通往精神病的途徑。Seeman, P.國家科學院學報102 (2005):3513-18。
b) 持續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突破性的多巴胺超敏反應導致治療失敗。 Samaha, A. J 神經科學27 (2007):2979-86。
在這兩篇文章中,多倫多大學的 Philip Seeman 報告說,在動物中引發類似精神病行為的藥物(例如,安非他明、天使塵、海馬損傷、基因敲除操作)都會導致 D2 受體增加,這些受體具有對多巴胺的高親和力。然而,他發現氟哌啶醇和奧氮平都使 D2 HIGH 受體的密度增加了一倍,從而導致了在動物模型中已被確定為最終途徑的生物學異常。在 2007 年的一篇論文中,他總結道:“這些結果首次證明,在進行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突破性’超敏反應會破壞治療效果。”
9. 跨文化研究
a)精神分裂症的國際試點研究。Leff, J. Psychological Medicin e 22 (1992):131-145。
世界衛生組織第一項比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精神分裂癥結局的研究被稱為“國際精神分裂症試點研究”。它始於 1968 年,涉及 9 個國家的 1,202 名患者。在兩年和五年的隨訪中,貧窮國家的患者情況要好得多。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貧窮國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和結果比發達國家的(患者)要好得多。無論考慮臨床結果、社會結果還是兩者的結合,這都是正確的。” 印度和尼日利亞三分之二的患者在五年結束時沒有症狀。然而,世衛組織的研究人員無法確定一個變量來解釋結果的這種顯著差異(見第 132、142 頁、
b)精神分裂症:不同文化中的表現、發病率和過程。Jablensky, A.心理醫學20 (1992):1-95。
世衛組織的第二項此類研究被稱為嚴重精神障礙結果的決定因素。它涉及來自 10 個國家的 1,379 名患者,旨在作為國際精神分裂症試點研究的後續研究。本研究中的患者為首發患者,86% 的患者發病時間少於 12 個月。這項研究證實了第一個研究結果:貧窮國家的患者兩年的結果要好得多。廣義而言,貧窮國家(印度、尼日利亞和哥倫比亞)的患者中有 37% 有過一次精神病發作,然後完全康復;貧困國家另有 26.7% 的患者有兩次或兩次以上的精神病發作,但在兩年結束時仍處於“完全緩解”狀態。換句話說,63。貧困國家 7% 的患者在兩年結束時表現還不錯。相比之下,在美國和其他六個發達國家,只有 36.9% 的患者在兩年末表現還不錯。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在發達國家是無法完全緩解的有力預測因素。” 儘管世衛組織研究人員沒有確定一個變量來解釋這種結果差異,但他們確實注意到,在發展中國家,只有 15.9% 的患者持續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而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為 61%國家。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在發達國家是無法完全緩解的有力預測因素。” 儘管世衛組織研究人員沒有確定一個變量來解釋這種結果差異,但他們確實注意到,在發展中國家,只有 15.9% 的患者持續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而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為 61%國家。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在發達國家是無法完全緩解的有力預測因素。” 儘管世衛組織研究人員沒有確定一個變量來解釋這種結果差異,但他們確實注意到,在發展中國家,只有 15.9% 的患者持續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而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為 61%國家。
世衛組織數據匯總
c)跨國臨床和功能緩解率。Haro, J. Brit J of Psychiatry 199 (2011):194-201
在禮來(Eli Lilly)資助的這項研究中,37 個國家的 11,078 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接受了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發展中國家(北非和中東)患者的功能結果與歐洲患者一樣差。因此,在這項所有患者都接受藥物治療的研究中,貧窮國家患者的功能結果比早期的 WHO 研究差得多,現在也不比富裕國家的功能結果好。
10.佛蒙特州縱向研究
a)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的佛蒙特州縱向研究,II。 Harding, C.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44 (1987):727-734。
b)對有關精神分裂症的七個神話的經驗性糾正與治療的意義。Harding, C.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90 (1990):140-146。
在對 1950 年代末和 1960 年代初從佛蒙特州立醫院後病房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的一項長期研究中,Courtenay Harding 報告說,20 年後,25% 到 50% 的患者完全停止服藥,遭受沒有精神分裂症的進一步體徵和症狀,並且運作良好。她總結說,精神分裂症患者必須終生服藥是一個“神話”,而現實是“可能有一小部分人無限期地需要藥物治療”。
11. 結果文獻的薈萃分析
a)精神分裂症一百年。 Hegerty, J.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51 (1994):1409-1416。
1994 年,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告說,自 1970 年代以來,美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預後有所下降,以至於他們並不比 1900 年好。儘管研究人員沒有將不良結果歸咎於抗精神病藥物,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下降發生在美國精神科醫生開始告訴公眾,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必須終生服用藥物的時期。換句話說,這種下降恰逢採用強調終身藥物治療的護理模式。
12. MRI 研究(1990 年代)
a)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尾狀核體積增加。 Chakos, M.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51 (1994):1430-1436。
b)精神疾病中進行性腦結構異常中的抗精神病藥。 Madsen, A. The Lancet 32 (1998):784-785。
c)神經阻滯劑幼稚和治療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皮層下體積。 Gur, R.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55 (1998):1711-1717。
d) 精神分裂症的後續磁共振成像研究。 Gur, R.普通精神病學檔案55 (1998):145-152。
在 1990 年代,使用 MRI 技術的研究人員發現抗精神病藥物會縮小額葉並導致基底神經節擴大。在“後續磁共振成像”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基底神經節的擴大與精神分裂症陽性和陰性症狀的惡化有關。這是藥物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慢性疾病的有力證據。
13. Nancy Andreasen 對腦容量的研究
a) 進行性腦結構異常及其與臨床結果的關係。Ho, B. Arch Gen Psych 60 (2003):585-94。
b)長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和腦容量。Ho, B. Arch Gen Psych 68(2011):128-37。
從 2003 年開始,《美國精神病學雜誌》的前編輯南希·安德烈森開始報導她對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型 MRI 研究。她發現患者逐漸失去“額葉白質體積”,並且這種腦萎縮與陰性症狀的惡化、功能障礙的增加以及五年後的認知能力下降有關。在 2011 年的一篇文章中,她報告說這種收縮與藥物有關。使用舊的抗精神病藥、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和氯氮平都“與較小的腦組織體積有關”,白質和灰質均減少。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藥物濫用對腦容量的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14. 遲發性運動障礙和全球衰退
a) 接受主要抗精神病藥治療的患者的遲發性運動障礙。Crane, G.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24 (1968):40-47。
b) 臨床精神藥理學 20 週年。Crane, G. Science 181 (1973):124-128。
c)遲發性運動障礙的功能障礙。Yassa, R.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80 (1989):64-67。
d) 遲發性運動障礙中註意力和情緒障礙的中樞決定因素。Myslobodsky, M. Brain and Cognition 23 (1993):88-101。
e) 精神分裂症的認知功能障礙。 Waddington, J. 大腦和認知23 (1993):56-70。
f)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與典型抗精神病藥對遲發性運動障礙的影響。德萊昂,J. Eur。拱。精神病學臨床神經科學257 (2007):169-172。
g) 抗精神病藥物的神經病理學作用。Harrison, P.精神分裂症研究40 (1999):87-99。
從長遠來看,抗精神病藥可能會導致大腦中的多巴胺能通路永久功能失調。它們可能導致運動障礙(遲發性運動障礙)、嚴重的精神病症狀(遲發性精神病)和整體認知能力下降(遲發性癡呆)。
15. Harrow/Jobe 縱向研究
a)與未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結果和康復有關的因素。 Harrow, M.神經和精神疾病雜誌195 (2007):407-414。
b) 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都需要終生持續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嗎?一項為期 20 年的縱向研究。Harrow, M. Psychol Med 42 (2012):2145-55。
c)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症能消除或減少精神病嗎?” Harrow, M. Psychol Med 44 (2014):3007-16。
d)用抗精神病藥物長期治療精神分裂症是否有助於康復? Harrow, M. Schizophr Bull 39 (2013):962-5。
NIMH 資助的研究人員跟踪了 1980 年代芝加哥地區兩家醫院診斷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長期結果,他們發現在 15 年末,40% 的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復,而5% 的人堅持服藥。他們還發現,從長期來看,那些停止服藥的人在每個領域的表現都更好:精神病症狀的存在、復發率、焦慮水平、認知功能和就業率。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開始時,精神病診斷較輕的患者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情況比那些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一種更嚴重的診斷)且未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表現更差。
16. Wunderink 的隨機藥物減量研究
a)在早期劑量減少/停止維持治療策略的 7 年隨訪中,緩解的首發精神病恢復。Wunderink, L. JAMA精神病學70 (2013):913–20。
來自荷蘭的 Lex Wunderink 將 128 名從第一次精神病發作中康復的患者隨機分配到使用藥物“照常治療”或進行藥物減量計劃。在七年結束時,隨機分配到藥物減量組的患者的康復率是常規治療組的兩倍(40% 對 18%)。
17. 芬蘭出生隊列研究
a) 精神分裂症譜系障礙受試者在服用和不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情況下的特徵——芬蘭北部 1966 年出生隊列研究的 10 年隨訪。
Moilanen, J.歐洲精神病學28 (2013):53-58。在這項研究中,芬蘭研究人員確定了 70 名出生於 1966 年的患者,他們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精神病。他們在 2000 年評估了患者的狀況,當時他們 34 歲(平均病程為 10.4 年)。當時,24 名停藥的患者比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 46 名患者表現要好得多:他們是更有可能工作,更可能處於緩解狀態,並且有更好的臨床結果。
18. 澳大利亞藥物依從性研究a)首發精神病患者預防復發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Gleeson, J.精神分裂症公告39 (2013):436-48。
在澳大利亞,81 名使用藥物穩定的首發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常規治療或旨在提高藥物依從性的“專業治療”。儘管該療法在 30 個月的研究中確實提高了依從性,但藥物使用的增加與“心理社會功能的下降和陰性症狀的增加”有關。
19. 丹麥的 OPUS 審判
a)抗精神病藥物和首發精神病 10 年後精神病症狀的緩解。Wils, R.精神分裂症研究182 (2017):42-48。
b)停用抗精神病藥物後的認知功能。來自 OPUS II 試驗的自然亞組分析。Albert N.心理醫學49 (2019):1138-1147。
這項丹麥研究跟踪了 496 名被診斷為首發精神分裂症譜系患者 10 年。在此期間結束時,仍有 303 名患者仍在研究中,其中 121 人被視為“不合規”並停止服藥。不依從的患者更可能處於緩解狀態(74% 對 49%),更有可能工作(37% 對 16%)。兩組在基線時沒有差異。在對其結果數據的第二次分析中,OPUS 研究人員報告說,那些停藥的人認知功能更好,陽性和陰性症狀更低,並且更有可能擁有一個浪漫的伴侶。
20. 德國對長期結果的審查
a) 不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精神分裂症譜系障礙患者的症狀、功能和應對策略:一項比較訪談研究。 Jung, E.心理醫學46 (2016):1-10。
在一項針對 48 名精神分裂症譜系障礙患者的研究中,德國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停藥的人(48 人中有 23 人)的一般功能水平顯著提高,而且他們停藥的時間越長,他們的功能水平就越高。
21. 患者的觀點a)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定性研究的系統文獻回顧和薈萃分析。Bjornestad, J.心理健康雜誌(2019):1-11。
對患者對抗精神病藥的看法的研究表明,他們發現長期使用這些藥物是康復的障礙。
來源:
https://www.madinamerica.com/drug-info-antipsychotics-schizophre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