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教堂有個專題講座,有關「憂鬱症」我去聽了。約莫15年前,我在新北市消防局的119到院前緊急救護,經歷了3000次的寶貴救護經驗。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百多件的幾件:妙齡女要從橋上跳河,她不讓員警接近,可能那時候我們白色的救護服飾像天使,我提著救護包走過去,簡單介紹自己,也讓她挽起我另一隻手臂,上了救護車一邊紀錄生命徵象的同時•••她爆哭被背叛~我高級心理支持~再來~寒冬,婦人在街上裸奔,都不准任何人(家屬、員警、里長)碰她,她說他們很骯髒•••,這次白衣天使直接迎面為她披上車上的保暖薄毯,又隨著我的引導上了救護車,她說白色很乾淨很好~再來,女生割腕~到達現場地面血漬預判有100cc,表情呆滯、意識清楚、生命徵象穩定,評估是ALS個案,快速清創包紮並請她自己用健肢把患肢抬高過心臟(大約在頭部的位置),上了救護車送達醫院急診室。奇怪的是她怕打針(麻醉針•••),很堅持顧忌不打針的她~我看到的是直接縫合傷口。座談我有提問:為何現在的憂鬱症患者,呈現出一個恐佈的數字?而我們4、5年級生卻看不見憂鬱症?!確實,多元、快速、功利的時代進化,我們忽略了太多「生命教育」的植根,以及承受壓力的學習。我在抖音上看見一則:小孩子犯了錯被路人規勸,接著小孩子的父母反指責好心的路人強調:他還是個孩子欸?!~台灣目前的憂鬱症患者及有憂鬱傾向的人,已經是一個恐佈的數字,大家都在服用「國藥」。講座老師說:預防勝於治療。患者需要安慰、陪伴、支持、鼓勵。個人覺得~國家要在意這個「憂鬱」的情緒,正在吞噬寶島。#解藥是:與神同在、與主同行。P.S.神如果給兒女一條直線的人生,當個沒有生命曲線的機器人,你願意嗎?詩篇23篇,大衛的人生經歷死蔭幽谷,雖處在憂鬱的谷底,重點在大衛緊緊地抓住神,並且有神陪伴依靠。神對兒女的愛;永遠不離不棄。

可能是 2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小編補充:

憂鬱症這個行業水很深的,要從很多角度來看。
第一,若是信仰上,神給了你這個身體,在這個世上”託管”,你了解了你的身體嗎?你是恰當的運用了嗎?了解要瞭解到怎樣程度?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https://mdd.bangqu.com/?p=369 這文章詳述生理機制

=====

真正快樂的處方 作者介紹 安德斯韓森 (Anders Hansen)

https://bangqu.com/kt9L22.html

鍛鍊你的大腦_前言

https://bangqu.com/2x9A6K.html

會變化的大腦_第一章

https://bangqu.com/48N528.html

擺脫壓力_第二章

https://bangqu.com/WF183j.html

讓注意力更集中_第三章

https://bangqu.com/9D7foM.html

真正的快樂藥丸_第四章

https://bangqu.com/9247G7.html

跑出好記性_第五章

https://bangqu.com/g2B23V.html

培養自己的創造力_第六章

https://bangqu.com/99Yg68.html

成長中的大腦_第七章

https://bangqu.com/4S894j.html

健康不老化的大腦_第八章

https://bangqu.com/el175P.html

生活在數位時代的石器大腦_第九章

https://bangqu.com/HXwe1r.html

快樂處方箋:獻給大腦的最佳妙方_第十章

https://bangqu.com/e24Mu3.html


書中摘要:

擺脫壓力

https://bangqu.com/lQXY65.html

多巴胺打開靜音鍵

https://bangqu.com/p5i3fk.html

真正快樂的處方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5828  紙書(博客來)

======
為藥瘋狂

什麼是你的最終精神寄託_導論
https://bangqu.com/832n7C.html
開始遠比戒斷容易_第一章
https://bangqu.com/23J9EB.html

精神藥物的極限_第二章
https://bangqu.com/tx5qn5.html

你的問題可能來自藥物_第三章
https://bangqu.com/5Xms8d.html

特定藥物的有害副作用_第四章
https://bangqu.com/Q7a2C1.html

拒絕精神藥物的個人與心理因素_第五章 

https://bangqu.com/lv1144.html

為何醫生告訴病人的那麼少_第六章

https://bangqu.com/UTU762.html

規劃戒斷過程_第七章

https://bangqu.com/k4cd82.html

如何停止服用精神藥物_第八章

https://bangqu.com/G3H6W1.html

精神治療藥物的戒斷反應_第九章

https://bangqu.com/mBkqG8.html

讓你的孩子戒斷治療精神病的藥物_第十章

https://bangqu.com/8w27NR.html

瞭解治療師對不用藥的憂慮_第十一章

https://bangqu.com/Yyj9v3.html

給不主張用藥的治療師的建議、指導方針_第十二章
https://bangqu.com/P394kW.html

不靠藥物來幫助自己與他人的心理學原則_第十三章
https://bangqu.com/5Zt663.html

為藥瘋狂 書籍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4180157339/   (金石堂)
為藥瘋狂(Your Drug May Be Your Problem)
本文取自「當代醫學」月刊92年9月號第359期759~761頁  張天鈞/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https://blog.xuite.net/drchen888168/twblog/133123912

若要更多了解精神病學產業,

狠狠撈一筆

精神失常行銷術紀錄片

診斷與統計手冊:精神病學最要命的騙局

自己順著線索跟不懂的名詞查下去吧

=====
不為人知的事實

大多數人認為精神病學就像任何其他醫學分支一樣,具有客觀的診斷測試和治愈真實疾病的藥物治療。然而,實際上,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與癌症或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對於精神障礙,沒有已知的生物“疾病”可供精神藥物“治療”。

診斷系統缺乏有效性

DSM 和 ICD(第 5 章)等精神病學診斷手冊不是客觀科學的著作,而是文化的著作,因為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臨床共識和投票制定的。因此,它們的有效性和臨床實用性受到高度質疑,但它們的影響已經促成了人類經驗的廣泛醫學化。

精神藥物導致精神狀態改變

就像影響大腦化學的其他物質(例如非法藥物)一樣,精神藥物會產生改變的精神狀態。它們不能“治愈”疾病,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它們的作用機制並未得到正確理解。

抗抑鬱藥對安慰劑沒有好處

研究發現,與安慰劑藥丸(惰性藥丸)相比,抗抑鬱藥在治療輕度至中度抑鬱症方面沒有臨床顯著益處,但至少在短期內對重度抑鬱症有一定益處。最近的研究還表明,抗抑鬱藥可能與死亡率增加有關,至少在老年人中是這樣。

更糟糕的長期結果

關於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的長期結果的研究很少。現有研究表明,所有主要類別的精神科藥物幾乎沒有增加額外的長期益處,而且對於某些患者,它們可能會導致顯著更差的長期結果。

長期負面影響

精神科藥物會對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尤其是長期服用時,會導致身體、情緒和認知方面的困難。

負面影響經常被誤診

精神科藥物的影響包括精神障礙、自殺、暴力和戒斷綜合徵。這些可能被誤診為新的精神病表現,可能會為此開具額外的藥物,有時會導致同一人長期使用多種不同的精神病藥物。

精神科藥物戒斷可能會致殘

戒除精神科藥物可能會致殘,並可能導致一系列嚴重的身體和心理影響,通常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在某些情況下,戒斷根據機構的報告,可能會導致自殺。

更多兒童用藥

兒童和青少年使用精神科藥物在發達國家迅速擴大。這些藥物可能對發育中的大腦造成的潛在長期損害尚未得到適當評估。此外,現在有一些證據表明,在這個年齡組中增加藥物使用會導致更糟糕的長期結果。

由行業資助的監管機構

英國精神科藥物監管機構 (MHRA) 完全由製藥行業資助,並聘請前行業專業人士擔任關鍵領導職務。這種利益衝突可能導致監管寬鬆,將商業利益置於患者保護之上。

利益衝突

醫生與製藥業之間的聯繫在精神病學領域尤為普遍。在英國,精神科醫生不必向任何機構或權威機構報告他們每年獲得的行業收入。

藥物試驗數據的操縱和掩埋

大多數精神藥物試驗是由製藥行業或與他們有廣泛聯繫的人進行和委託的。該行業長期以來一直隱藏負面結果,並操縱研究以突出積極結果。

來源來自
循證精神病學委員會 CEP 。

網址:http://cepuk.org/

CEP 的存在是為了向英國的人們和機構傳達精神藥物潛在有害影響的證據,從而產生影響。科學記錄清楚地表明,被醫學專業領域描述為安全有效的精神科藥物通常會導致許多患者的預後更差,尤其是長期服用時。我們的成員包括精神科醫生、學者、戒斷支持慈善機構和其他關注“醫療模式”的流行和越來越多的成人和兒童精神科藥物處方的人。
https://mdd.bangqu.com/?p=1092成員:
http://cepuk.org/members/

「在沒有抗精神病劑的年代,我的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確活得比現代的患者好得多。」馬里蘭州的精神科醫師安·西佛(Ann Silver)在一篇訪談中這麼說道。「他們選擇自己的生涯,努力工作,而且也成家了。一位當初住進(她醫院的)青少年部門,被認為是該部門病得最嚴重的患者,現在不僅扶養三個小孩,而且還是個登記有案的護理人員。在後來(用藥)的年代,沒有任何一位患者有生涯選擇,雖然當中不少人有各式各樣的工作,但沒有一位結婚,甚至連保有持久關係的都沒有。」

精神病大流行:歷史、統計數字,用藥與患者

Anatomy of an Epidemic: Magic Bullets, Psychiatric Drugs, and the Astonishing Rise of Mental Illness in America

第六章 揭露一場悖論 (^125)

■佛蒙特長期研究 (p. 149)

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有269位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從佛蒙特州立醫院(Vermont State Hospital)出院,回歸社區;其中大多數是中年人。二十年後,考特尼·哈定(Courtenay Harding)訪談了這群人中的168位(還活著的人),並發現其中34%的患者康復了,這表示他們「沒有症狀且能獨立生活,擁有親密關係,或受雇用、或本身即有生產能力,能照顧自己,大體上過著充實的生活」。 對這些在1950年代被認為是沒有希望的患者而言,這種長期治療結果好的令人驚訝,哈定對《美國心理學會通訊》(APA Monitor)說,這些康復的患者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停止服藥很長一段時間了」。她在結論中指出,思覺失調症患者「終其一生都必須用藥」是一個「神話」,事實上「可能只有少部分的患者需要永久服藥」。(^44)

精神醫學的危機時刻,也就是因超敏性精神病而引起的短暫騷動,已是將近三十年前的事了。如今,抗精神病劑會使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的人演變為慢性精神病這個概念,表面上看來是荒謬的。你去問問頂尖醫學院的精神科醫師、精神病院的職員、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的官員、全國精神病患者聯盟的領導者、主流報紙的科學作家,甚至是路上的一個普通人,每個人都會拍胸脯保證抗精神病劑對於治療思覺失調症是必要的,藥物是照護的基石;而且若有任何人企圖誘使你相信其他不同的想法,嗯,這個人應該有點不太正常。沿著這條研究之路,我們繼續往前走,各位已經被我邀請進入這間瘋人院,現在我們需要在康特威圖書館裡再往上走一層樓。地下室的書冊停止在1986年,現在我們必須從這個日期開始梳理科學文獻,看看它要告訴我們什麼故事。前面的危機只是(或者不是)假警報?要回答這個問題最有效率的方法是,一件一件來,總結相關的調查和研究。

1977年,強納森·科爾在一篇標題相當挑釁的文章〈治療比疾病更糟?〉(Is the Cure Worse Than the Disease?)中的確這麼做了。他回顧所有抗精神病劑可能造成的長期傷害,並觀察到已經有研究顯示,至少有50%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即使不依靠藥物,也可以健康地過活。對精神醫學而言,只有一件道義上要做的事:「每一位持續服藥的思覺失調症門診患者,都應該有接受一次適當的無用藥臨床試驗的額外待遇。」科爾解釋,這會將許多患者從「遲發性運動障礙的危險與延長用藥造成的財務與社會負擔」(^32)

要求思覺失調症患者持續使用抗精神病劑的實證基礎已經崩潰了。1950年代初期,首先開始推廣抗精神病劑的法國精神科醫師皮耶·丹尼克問道:「我們要撤回抗精神病劑嗎?」(^33)

■世界衛生組織跨文化研究 (p. 151)

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在九個國家追蹤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治療結果。五年後,三個「開發中」國家的患者——印度、奈及利亞、哥倫比亞,比起美國和另外五個「已開發」國家的患者,有著「明顯較佳的病程與治療結果」。這些患者在研究追蹤期可能比較沒有症狀,更重要的是,他們享有「格外良好的社會治療結果」。

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進行了一個橫跨十個國家的研究,以作回應,而這次主要收案的對象是初次發作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且所有診斷都是以西方的標準。再做一次研究,結果依然差別不大。試驗進行了兩年,「開發中」國家有約三分之二的患者有好的治療結果,比三分之一略多一些的患者成為慢性精神病患者。而在富裕的國家,僅有37%的患者有好的治療結果,卻有59%的患者成為慢性精神病患者。「開發中國家的患者有較好的治療結果,此項研究發現已受到確認,」世界衛生組織的科學家如此寫道,「身處已開發國家,是此疾病無法完全治癒的強烈預警。」(^45)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者並未找到理由來解釋前述結果的明顯差異,但他們追蹤了第二個研究中患者使用抗精神病劑的情況,他們假設貧窮國家的病患之所以過得較好,或許是因為他們有比較確實的服藥。然而,最後發現情況正好相反。貧窮國家的患者中只有16%會規律地用藥,相較之下,富裕國家的患者規律服藥的比例則有61%。再者,在可以說是病患生活得最好的城市,印度的阿格拉(Agra),僅有3%的患者持續使用抗精神病劑。用藥比例最高的城市是莫斯科,而該城市也擁有最高比例的慢性精神病患者。(^46)

■為精神病提出模型 (p. 153)

在思覺失調症的研究中,有一部分的研究者試圖找出精神病的生物學「模型」,而他們嘗試的方式之一是去研究被安非他命、天使塵……這類可觸發妄想及幻覺藥物所誘發的腦部改變。研究者發展出各式不同方式,試圖在大鼠和其他動物身上誘發類似精神病的行為;海馬迴(hippocampus)的損傷會造成前述混亂的行為、特定的基因可以被「剔除」(knocked out)以產生類似症狀。2005年,菲力普‧西曼報告指出,所有這些觸發精神病的因子,皆會造成腦中對多巴胺有「高度親和力」的第二型多巴胺受體增加,而西曼所謂的高度親和力是指這些受體相當容易與神經傳導物質結合。他寫道,這些「結果意謂著許多造成精神病的路徑,包括多重基因突變、藥物濫用,或是腦損傷,這些全部都可能集合起來,並透過有高度親和力的第二型多巴胺受體引發精神病症狀」。(^53)

西曼推論這就是為何抗精神病劑有效的原因:藥物阻斷了第二型多巴胺受體。但他的研究也發現,這些藥物會使「高度親和力」的第二型多巴胺受體分布的密度倍增,其中包含較新一代的藥物,例如金普薩與理思必妥。藥物引發的異常與天使塵的作用相同,因此這個研究證實了馬騰松在1984年的觀察:服用抗精神病劑就像「在大腦中放入會引起精神病的藥」

精神病大流行:歷史、統計數字,用藥與患者

Anatomy of an Epidemic: Magic Bullets, Psychiatric Drugs, and the Astonishing Rise of Mental Illness in America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33125

精神病大流行導讀與前言(0)

第一部:解析一種流行病 現代瘟疫_第一章(1)
https://mdd.bangqu.com/?p=487

精神病大流行_第二章 軼事思考 (p. 37)

精神病大流行_第二部:精神科用藥的科學基礎_第三章 流行病的根源 (p. 67)

https://mdd.bangqu.com/?p=495
精神病大流行_第四章 精神醫學的神奇子彈 (p. 77)

精神病大流行_第五章 追獵化學失衡 (p. 101)

精神病大流行_第六章 揭露一場悖論 (^125)

第七章     苯二氮平類藥物的圈套(p.169)

精神病大流行_第九章_雙相情緒障礙症大爆發
https://bangqu.com/hy2cd6.html

救救正常人_前言
https://bangqu.com/M1Q981.html

什麼是正常?什麼是異常?_救救正常人_第一部_第一章
https://bangqu.com/56vM4S.html

從巫醫到心理醫師_救救正常人_第二章
https://bangqu.com/22i485.html

濫診_救救正常人_第三章
https://bangqu.com/7359y5.html

過去的熱潮_救救正常人_第四章
https://bangqu.com/e4oJEM.html
現在的熱潮_救救正常人_第五章
https://bangqu.com/7e55J5.html

未來的熱潮_救救正常人_第六章
https://bangqu.com/R2box1.html

不再過度診斷_救救正常人_第七章
https://bangqu.com/1552e4.html

當個聰明的病人_救救正常人_第八章
https://bangqu.com/rp1y15.html

精神醫學的大壞與大好_救救正常人_第九章
https://bangqu.com/ZDId36.html

救救正常人_終章
https://bangqu.com/4M7X35.html

救救正常人_致謝
https://bangqu.com/695hN8.html

救救正常人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3053   (博客來)

救救正常人_前言
https://bangqu.com/M1Q981.html


什麼是正常?什麼是異常?_救救正常人_第一部_第一章
https://bangqu.com/56vM4S.html


第一部 四面楚歌
第一章 什麼是正常?什麼是異常?p021
字典怎麼定義正常?p022
哲學的看法?p023
統計學是否可以決定正常?p024
醫生怎麼判斷正常?p028

爲何沒人作實驗來定義精神正常?p029
心理學是不是救星?p032
佛洛伊德怎麼說?p037
疾病?迷思?還是另有眞相?p041
世界各地的精神疾病定義p045
界定個人精神疾病p047
「正常」韌性十足還是脆弱不堪?p055
脆弱、不清不楚的「正常」p059


從巫醫到心理醫師_救救正常人_第二章
https://bangqu.com/22i485.html

第二章 從巫醫到心理醫師p061
「薩滿跟靈界」p063
祭司與神明p064

希波克拉底:醫療之祖(西元前460年至370左右)p069
蓋倫:人格理論之父(西元130年至西元200年)p072
魔鬼的黑暗時代p075
阿拉伯人爲現代精神醫學之祖(西元七百年至一千五百年左右)p079
席登漢症候群(Sydenham Spots Syndromes)p082
林奈奠定分類學重要地位p084
菲利浦.皮內爾(Philippe Pinel):精神醫學之父p088
DSM第三版挽救精神醫學p094
DSM第三修訂版—-過猶不及,操之過快p103
第四版DSM身世p104


濫診_救救正常人_第三章
https://bangqu.com/7359y5.html


第三章 濫診p115
濫診的各種原因:盲目跟隨其他醫療領域的濫診步伐p116
充滿壓力的社會是不是讓我們生病了?p120

新熱潮帶動濫診p122

DSM過度重要,弊大於利p124
錯誤的流行病學數字p126
藥物越方便,就越容易用藥過量p128
大藥廠煽動疾病p131
安慰劑效應讓藥物大賣p142
基層醫療照護越俎代庖p147
濫診的嚴重後果——-正常人都去哪裡了?p149
藥物供過於求p150
多重用藥過度p153
心理治療少之又少p155
貼標籤的力量就是摧毀的力量p156
把壞人變成瘋子p158
爲濫診付出代價p159

第二部 精神疾病熱潮有害健康

過去的熱潮_救救正常人_第四章
https://bangqu.com/e4oJEM.html

惡魔附身(過去、現在和永遠)p167
狂舞症:舞踏病及聖維特舞蹈病(西元一千三百年至一千七百年左右)p169
吸血鬼恐慌 (一七二〇年至一七七○年)p170
神經科學帶動臨床診斷熱潮p174
神經衰弱症(1800年代晚期至1900年代初期)p176
歇斯底里症/轉化症(1800年代晚期至1900年代初)p178
多重人格疾患p181
獵巫行動:托兒所性侵醜聞(1980年至2000年)p185
跟隨群體p190

第五章 現在的熱潮p191
現在的熱潮_救救正常人_第五章
https://bangqu.com/7e55J5.html


注意力缺失症爆發p194
兒童期雙極性疾患p199
自閉症蔚爲風潮p203
第二型雙極性疾患p207
社交恐懼症把害羞變成了疾病p210
重鬱症本來沒這麼嚴重p212
創傷後壓力症:動輒得咎p217
性革命p221
強暴是犯罪不是精神疾病p226
教訓p231

第六章 未來的熱潮p233
未來的熱潮_救救正常人_第六章
https://bangqu.com/R2box1.html


野心勃勃——-伊卡魯斯飛得太高而殞落p234
工作方法很重要p234
改或不改p237
不及格的實地試驗p238
向錢進:獲利與損失p241
未來的流行p242
亂發脾氣變成精神疾病p242
正常的老年健忘成了病p246
貪吃成了精神疾病p250
成人注意力缺失症可能會成爲最流行的診斷項目p253
哀悼被誤當成憂鬱p256
熱情變成上癮p258
誤標生理疾病爲精神疾病p264
躲掉的子彈——-但還是要小心p268
精神病風險症候群太過危險p269
焦慮及憂鬱混合症——人人皆病人p273
戀青少年癖釀成憲法危機p274
性欲亢進(Hyperseuality)—-「都是我的病害的」p278
從濫診到濫診爆炸p280

第三部 回到正常 第七章 不再過度診斷
不再過度診斷_救救正常人_第七章
https://bangqu.com/1552e4.html


打錯對象的抗藥戰爭p284
瓦解行銷機器p287
馴服藥廠怪獸的幾種方法p288

控制流通:向渣打借鏡p290

逼退劣質藥物p292

馴服醫師p293
馴服DSMp295
精神疾病診斷大重要,不能只讓精神科醫師管p296
分階診斷:根治濫診的良方p299
分階診斷p301
降伏大張旗鼓的廣告p302
能不能戳破濫診的泡沫?p306


第八章 當個聰明的病人p309
當個聰明的病人_救救正常人_第八章
https://bangqu.com/rp1y15.html


與臨床醫師合作p311
怎麼確定診斷正確呢?p313
哪一科的診斷能力最好?p315
求診精神科是全家的事嗎?p317
精神疾病診斷何時需要重新評估?p319
自行診斷的風險p322
小心流行病p324
提防藥廠p324
自然療癒p326

第九章 精神醫學的大壞與大好

精神醫學的大壞與大好_救救正常人_第九章
https://bangqu.com/ZDId36.html


敏蒂的故事:一九六○年代思覺失調症的濫診熱潮p330
陶德的故事:現在流行的自閉症濫診熱潮p335
蘇珊的故事:成人雙極性疾患濫診熱潮p338
麗姿的故事:兒童期雙極性疾患與注意力缺失症濫診熱潮p342
布魯克的故事:情感思覺失調症濫診潮p345
鮑伯與莎拉:混淆哀慟與憂鬱症p347
米拉的故事:處方藥讓病情惡化p349
瑪麗亞的故事:疏忽嗑藥p352
以瑕掩瑜p356
比爾的故事:控制住情緒翹翹板p359
蘇珊的故事:控制恐慌症與特定場所畏懼症(Agoraphobia)p360
保羅與珍奈特:克服創傷後壓力症p362
彼得的故事:戰勝憂鬱與自殺的家族詛咒p365
克麗歐的故事:一心一意對抗治療注意力缺失症p367
亨利的故事:與思覺失調症共處p369
布蘭蒂的故事:擺脫邊緣型人格障礙症的雲霄飛車p371
亞當的故事:克服強迫症p373

救救正常人_終章
https://bangqu.com/4M7X35.html

救救正常人_致謝
https://bangqu.com/695hN8.html




====

我們確實可以從心理治療領域找到重要而眞實的案例,以輕微至中度嚴重的患者來說,心理治療的效果比起藥物絲毫不遜色。(^64,65,66)心理治療需要比較久的時間才會見效,也要先投入比較多的錢,但是療效更持久(p156),比期長期服藥,更省錢也更健康。用藥是種被動的行爲。相比之下,心理醫生灌輸新的人生觀及問題處理技巧,讓患者化被動爲主動。日本現在抓住了這個優勢。不久前,日本的精神疾病治療都以還以藥物爲基礎,但是現在日本政府傾全國之力,推廣認知治療爲替代方案,打破藥物壟斷的情況——因爲心理治療效果很好,成本划算

摘自救救正常人第三章
濫診_救救正常人_第三章
https://bangqu.com/7359y5.html


第三章 濫診p115
濫診的各種原因:盲目跟隨其他醫療領域的濫診步伐p116
充滿壓力的社會是不是讓我們生病了?p120

新熱潮帶動濫診p122

DSM過度重要,弊大於利p124
錯誤的流行病學數字p126
藥物越方便,就越容易用藥過量p128
大藥廠煽動疾病p131
安慰劑效應讓藥物大賣p142
基層醫療照護越俎代庖p147
濫診的嚴重後果——-正常人都去哪裡了?p149
藥物供過於求p150
多重用藥過度p153
心理治療少之又少p155
貼標籤的力量就是摧毀的力量p156
把壞人變成瘋子p158
爲濫診付出代價p159

By bangqu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