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為期 30 年的前瞻性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在控制了性別、教育水平、婚姻、基線嚴重程度、其他情感障礙、自殺和抑鬱家族史之後,服用抗抑鬱藥的人的結果也會更差。
彼得·西蒙斯-2018 年 4 月 30 日

Michael P. Hengartner、Jules Angst 和 Wulf Rossler 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服用抗抑鬱藥的人在 30 年後更有可能出現更嚴重的抑鬱症狀。這一發現與疾病嚴重程度以及大量其他潛在的混雜因素無關。

來自蘇黎世應用科學大學和蘇黎世大學的作者本月在《心理治療與心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該研究跟踪了 591 名 20/21 歲至 49/50 歲的瑞士成年人。在研究的某個時間點使用抗抑鬱藥與研究結束時更嚴重的抑鬱症狀相關——即使在控制了初始症狀和其他因素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這些發現與來自幾項自然主義觀察研究的越來越多的證據一致,這些證據表明(長期)抗抑鬱藥的使用可能會對抑鬱症患者產生不良的長期結果,”Hengartner 寫道。

抗抑鬱藥使長期結果惡化的證據主要來自描繪現實世界結果的研究。例如,在社區樣本中進行的為期一年的 研究 發現,只有 5% 的人享有“持續緩解”,這比在沒有藥物治療的抑鬱症患者的研究中發現的緩解率要低得多。同樣,在大型 STAR*D 試驗中,進入研究的 4041 名患者中只有 108 名(3%)在一年的隨訪期間病情緩解並保持良好狀態。所有其他人要么從未放棄、復發或退出研究。 去年發表的另 一項針對真實世界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抗抑鬱藥與 9 年後更差的結果相關。

關於為什麼抗抑鬱藥可能使抑鬱症惡化的流行理論是受體致敏——長期使用會改變神經受體的工作方式,導致藥物失效,並可能使人們容易患上惡化的抑鬱症。

這項對文獻的新貢獻展示了社區樣本中 591 名成年人的結果。參與者由訓練有素的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通過半結構化訪談進行評估。評估始於 1979 年(基線評估),當時參與者都在 20-21 歲,1981 年、1986 年、1988 年、1993 年、1999 年再次進行評估,最後在 2008 年(49-50 歲)進行了評估。在每次評估中,主要結果是前一年抑鬱症狀的嚴重程度。同樣在每次評估中,參與者報告他們是否在前一年內服用過抗抑鬱藥。

為了創建他們的預測模型,作者測試了在一次評估中(例如 1988 年)服用抗抑鬱藥是否會增加在下一個時間點(例如 1993 年)出現更嚴重抑鬱症狀的可能性。作者將參與者分為幾組:沒有抑鬱症狀;很少有持續時間不超過 2 週的抑鬱症狀;未完全達到診斷標準的“閾下”抑鬱症;符合診斷和統計手冊 (DSM) 中規定的標準所定義的重度抑鬱症。

跨時間點平均,6% 幾乎沒有抑鬱症狀的人正在服用抗抑鬱藥;7% 的“亞閾值”症狀患者正在服用抗抑鬱藥,22% 的重度抑鬱症患者正在服用抗抑鬱藥。

在控制了許多因素後——包括性別、教育水平、婚姻狀況、基線時的任何情感障礙、基線時的自殺率、抑鬱症家族史、主觀痛苦、童年逆境和低父母收入——研究人員發現抗抑鬱藥的使用與抑鬱症嚴重程度增加的可能性增加了 81%。例如,這意味著患有“閾下”抑鬱症但服用抗抑鬱藥的人比那些有“閾下”症狀但未服用抗抑鬱藥的人惡化為重度抑鬱症的可能性高 81%。

由於當前研究中的研究人員無法將人們隨機分配到抗抑鬱藥或對照組,這限制了因果結論。總是有一些其他因素導致研究人員發現的長期效果不佳,例如尋求藥物治療的人共有的一些特徵導致更糟糕的結果。然而,當研究人員控制了所有常見的風險因素——如抑鬱嚴重程度、主觀痛苦、基線症狀、人口特徵(如性別、教育水平)甚至童年逆境——他們仍然發現抗抑鬱藥的使用與更糟糕的長期長期結果。

****

Hengartner, MP, Angst, J. 和 Rössler, W. (2018)。抗抑鬱藥的使用前瞻性地與抑鬱症的長期不良預後相關:來自一項 30 多年的前瞻性社區隊列研究的結果。心理治療和心身學。doi: 10.1159/000488802 (鏈接)

來源:
https://www.madinamerica.com/2018/04/antidepressant-use-leads-worse-long-term-outcomes-study-finds/

By bangqu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