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標準制定者逝世,享年84歲
2017年7月17日
原文來源:https://www.madinamerica.com/2017/07/psychologist-set-standard-adhd-dies/

《紐約時報》報導:心理學家基思·康納斯(Keith Conners),他的研究確立了如今所稱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首個診斷和治療標準,於7月5日去世。在生命的晚年,康納斯博士對於如今如何隨意使用ADHD這個標籤表示擔憂。

「但在2013年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當時任杜克大學名譽教授的康納斯博士對約15%的高中生報告曾被診斷為ADHD感到震驚。

『這數字讓情況看起來像是流行病。其實根本不是。這簡直荒謬,』他說。『這是為了合理化前所未有且毫無根據地濫發藥物的藉口。』」

原文→

基思·康納斯博士於2013年。他設計了一份39項的問卷,用於診斷和治療後來被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病症。圖片來源:《紐約時報》卡斯頓·莫蘭(Karsten Moran)

制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診斷標準的心理學家基思·康納斯(Keith Conners)逝世,享年84歲

文/本尼迪克特·凱瑞(Benedict Carey)
2017年7月13日

基思·康納斯(Keith Conners),他通過對過動兒童的研究,建立了首個診斷和治療如今所稱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標準。康納斯博士晚年對該標籤被過度隨意使用表達了擔憂。他於7月5日於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逝世,享年84歲。

他的妻子卡羅琳(Carolyn)表示,死因是心臟衰竭。

當康納斯博士於1960年代初加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擔任臨床心理學家時,兒童精神病學本身仍然是一個年輕的領域。患有情感和行為問題的兒童常常因不同診所的診斷而得到各種不同的病名,通常最終接受強效鎮靜劑作為治療。與著名的兒童精神科醫生里昂·艾森伯格(Leon Eisenberg)合作,康納斯博士專注於一群持續不安、過動且有時具攻擊性的孩子。

醫生們早已識別出這類病症——稱為「過動症」(hyperkinesis)或「輕度腦功能障礙」(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但康納斯博士結合了已有的描述,並利用統計分析,專注於核心症狀。

他設計的39項問卷,稱為康納斯評定量表(Conners Rating Scale),迅速成為全球評估此類問題嚴重程度和衡量改善情況的標準。該問卷後來被縮減至10項,為兒童精神病學提供了科學基礎,並預示了超過十年後將定義所有精神病學診斷的類似檢查表的出現。

他利用自己的評定量表來研究興奮劑對過動兒童的影響。早在1930年代,醫生們就知道苯丙胺類藥物(amphetamines)可以在某種矛盾的情況下使這些孩子平靜下來。羅德島的醫生查爾斯·布拉德利(Charles Bradley)曾發表一篇著名的報告,詳細描述了他在普羅維登斯附近經營的兒童住院機構中,許多孩子在注意力和學業表現方面的顯著改善。然而,正是康納斯博士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進行的一系列嚴謹研究,確立了興奮劑,主要是德西苯丙胺(Dexedrine)和利他林(Ritalin),作為標準治療方法。

近年來,ADHD診斷的比例急劇上升,藥物如艾德拉(Adderall)和專思達(Concerta)變得如此普遍,以至於許多患者倡導者和醫生認為這已經成為一種過度用藥的流行病。這些藥物也成為大學和高中校園的必備品,實際上充當了任何有志向的學生的學習輔助工具,不論他們是否有診斷。

然而,在康納斯博士開始發表他的試驗結果時,ADHD診斷的頻率遠遠低於今天,且當時的治療往往使孩子的狀況惡化。

「我們今天已經將這些藥物視為理所當然,它們變得有爭議,但當時這些孩子被給予的藥物更強烈——鎮靜劑——有各種副作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兒科教授詹姆斯·斯旺森(James Swanson)在一次採訪中說道。「基思是將治療轉向增強孩子行為和表現的藥物的領導者,而不是讓他們變得昏昏欲睡的藥物。」

在1990年代,康納斯博士在ADHD研究領域具有強大影響力。他在一項長期的政府資助試驗中擔任了領導角色——該試驗於1994年開始招募患者,1999年發表了首個主要結果,並持續到2014年。該試驗比較了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的效果,行為治療是一種通過逐步獎勵教導自我控制的系統,也被證明有效。

經過一年,研究發現藥物治療最為有效,興奮劑類藥物的銷售量激增。然而,研究進行到第二年時,藥物的效果消失了——在某種程度上,這被視為一種讓步,康納斯博士於2001年撰文指出,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的結合可能是最佳方法。

「基思是ADHD藥物治療的教父,」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兒童與家庭中心主任威廉·E·佩勒姆(William E. Pelham)表示。「這是最恰當的說法。」

卡門·基思·康納斯(Carmen Keith Conners)於1933年3月20日出生於猶他州賓漢姆(Bingham),是邁克爾和莫爾·康納斯(Michael and Merle Conners)三個孩子之一。他的父親是一位機械師,母親則管理家庭並在百貨公司工作。

由於邁克爾·康納斯四處尋找工作,這個家庭經常搬遷,最終在鹽湖城定居(賓漢姆後來被拆除以建銅礦)。基思在那裡上了高中,很快證明自己是一位優秀的學生。在一位老師的推薦下,他申請並贏得了芝加哥大學的提前入學資格。他15歲時前往大學,從未獲得高中畢業證書。

1953年,他從芝加哥大學畢業,成為一名羅德學者(Rhodes Scholar),並於1955年在牛津大學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 Oxford)獲得哲學、心理學與生理學碩士學位。1960年,他在哈佛大學完成了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

康納斯博士的長期職業生涯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到哈佛醫學院,再到匹茲堡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最後來到杜克大學醫學院,在那裡他創立了杜克A.D.H.D.診所。

居住在達勒姆的康納斯博士曾結過三次婚。除了他的妻子,他還遺留下來的家人包括他的雙胞胎妹妹卡羅爾·瓦格納(Carol Wagner);與前兩段婚姻所生的六個孩子,分別是安東尼·康納斯(Anthony Conners)、雷切爾·卡爾(Rachel Carr)、莎拉·霍莫爾卡(Sarah Homolka)、麗貝卡·康納斯(Rebecca Conners)、邁克爾·康納斯(Michael Conners)和凱蒂·康納斯(Katie Conners);四個孫子;以及兩個曾孫。

經過半個世紀的治療研究和臨床實踐後,康納斯博士逐漸意識到ADHD的興起是一把雙刃劍ADHD診斷的爆炸式增長以及興奮劑藥物的隨意開處方,並非完全是由他引起的:1991年,美國教育部正式將ADHD學生納入特殊教育的資格範疇,這加速了診斷的普及,此外,藥廠積極向家長、醫生和懷疑自己有注意力缺陷的成年人推銷產品。

但在2013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當時已是杜克大學名譽教授的康納斯博士對約15%的高中生曾被診斷為ADHD感到震驚。

「這些數字讓情況看起來像是一場流行病。其實根本不是。這簡直荒謬,」他說。「這是一個為合理化前所未有且毫無根據地濫發藥物的藉口。」

By bangqu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